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座机拨打)

01082951332(手机拨打)

在线服务
专家谈健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健康科普 >> 专家谈健康
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
2020-11-23 来源:迁移
       经过在我院的规范诊疗,患者的病情已经达到出院的标准,按照诊疗常规,患者本次诊疗过程已经结束,现准予出院,出院后您还需要定期随访,现就出院后有关事项向患者及其亲属说明如下:
一、监测各项体验及行为表现
       1、是否经常感到心情压抑、不愉快、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是否有反复的脾气爆发,易烦躁、易激惹。
       2、是否出现思维速度变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发呆或走神,静坐困难,不能完成相关作业/任务的情况。
       3、是否出现行动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幼儿园/上学。是否有对抗父母、离家出走、不听管教的行为,甚至出现言语暴力和/或冲动行为(例如,以肢体攻击他人或财物)。
       4、是否出现躯体不适,如头昏、头痛、疲乏、气促、胸闷胸痛、体重减轻/增加、食欲下降/增强、睡眠增多或入睡困难的情况。
        5、是否出现过分的欣快和兴奋、思维奔逸、情绪高涨、自尊心夸大、睡眠需求减少、易怒、能量和活动增加等情况。
       二、坚持有计划的治疗
        1、定期复查
       儿童抑郁一部分患者发展到双相情感障碍可能性很大,因此通常在出院一周内复查,进行必要的化验、心电图等检查及心理测评,以评估病情变化趋势以及是否存在药物副反应,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测血药浓度,病情平稳后可两周左右复查一次,期间有任何变化要及时就诊。
       2、遵医嘱服药
       家长需帮助患者遵医嘱坚持服药,不要随意改变诊疗方案,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变动。对患者的变化保持敏感,尤其注意监测“一”中的各项体验及行为表现,如出现相应的情况需向接诊医生及时反馈。
       3、鼓励患者参与心理治疗
       鼓励患者参与心理治疗,如心理教育、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支持性治疗都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及其家庭。
       三、在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
       1、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一个系统,各个角色彼此互动、彼此影响,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成长。家长要学会识别、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把焦虑、悲观、愤怒等负面情绪传递患者。避免激烈的家庭冲突,不要让患者被迫卷入成年人的关系之中。加强家庭中的情感交流,家庭成员间留出一定的时间表达自己、关心他人。
        2、培养具有支持性的亲子关系
      (1)对患者目前的状态保持积极接纳的心态,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感到焦虑、烦恼、伤心都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会想“他/她好不了了该怎么办”、“他/她是不是没有希望了”等等,但是这些情绪和想法无益于患者的康复,家长应对患者的现状保持积极接纳的心态,可以尝试用“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需要一起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障碍不是我孩子的全部人格”这些积极的想法取代消极的想法,有助于让心态更加开放平和。
      (2)家长需要真诚地去倾听、了解患者面对的困境和痛苦,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鼓励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来,而不仅仅只是想纠正患者的行为。
      (3)采用各种方式积极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比如一起做游戏、合作完成任务、适当的增加拥抱、抚摸等亲密的肢体接触。
        3、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自我成长
家长需要正视患者已经患有抑郁障碍这个事实,并通过书籍、网络、课程等途径了解抑郁障碍的相关知识,对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表现、成因、控制和预防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以外,家长还要仔细阅读患者服用的药物说明书。
        4、教育引导的方向与目标
      (1)抑郁症状无疑会影响患者的学业表现,家长可以根据病情灵活调整对患者的学业期待,例如当症状不会影响患者的学习时,可以对他/她提出合理的期待和要求,当患者受到症状干扰而不能上学或者可以上学但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并无法考试的时候,家长需要降低对患者成绩的预期。
      (2)除了在学业方面适当的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引导患者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缓解抑郁障碍人群的无意义感,在对外界事物不断地探索中找到意义、找到自我价值。
        5、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保持规律作息时间对于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睡眠缺乏往往是躁狂和轻躁狂发作的先兆,患者在经过一个睡眠不足的夜晚后,往往会变得易怒和过度活跃,而睡眠过多则会加速或激化抑郁。家长应鼓励患者每天的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
      (2)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自身神经递质分泌,提高睡眠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因此家长可以协助患者培养并保持每天运动1-2个小时的良好生活习惯。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患者有意愿养宠物狗可以尽量满足他/她。养狗有益于患者的发育和健康,玩耍和遛狗能促进孩子社交情绪的发展。
        二、护理:
       1.正确认识疾病:这类疾病主要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情绪方面主要以焦虑、抑郁、恐惧为主;行为方面可以有抽动、多动、强迫、回避等异常行为。所以,患者家属首先要了解这类疾病的特点,有什么样的异常表现,以便家属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防止疾病复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督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患者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定期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患者当前情况和药量,对诊疗方案及时做出调整;服药时,尽量避免用茶水、可乐、酒精物质等饮品服药,确保药物疗效及安全;服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踢足球和骑单车,玩滑板等,预防跌倒和其他意外事件;服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出现眩晕,吞咽困难,肌张力明显增高或明显乏力,心率明显加快,明显不适等情况,发现上述情况请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请求帮助。注意妥善保管好药物,放置在避光,干燥处保存,应避免患者一次性吞服。
        3.保持生活规律:家属要与患者协商,合理安排作息,约定看手机或玩电子游戏时间,建立适量运动的习惯,培养患者广泛的兴趣爱好,提升各项生活学习技能。
       4.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首先要做一个倾听者,学会理解患者的痛苦,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尽量用鼓励、肯定和支持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对患者不合理的行为要与患者一起讨论如何进行行为干预,或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的帮助。
       5.识别疾病复发先兆:
      (1)睡眠不规律:失眠、早醒、睡眠感缺失等;
      (2)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感觉不安全,认为别人议论或可能被伤害或情绪低落,消极自卑,极度缺乏自信,并存在不想活的想法或行为等;
      (3)表现呆愣,反应迟钝,独处,拒绝交流,生活懒散或行为异常等;
      (4)原有的症状重新出现或加重;开始藏药或拒绝服药;发生自残,攻击,外走等行为。

        三、康复:
        1、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尤其是室外项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可以接受的运动强度开始(如慢跑10分钟),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逐渐达到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0%)的有氧运动。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体能够承受的、易于坚持的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项目、快走、慢跑、骑行、爬山、游泳、瑜伽等。
        温馨提示:
        运动可以与喜欢的事情相结合(如边听音乐边运动,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疲劳感和不适感,增加依从性);
鼓励结伴运动或者参加一个运动团体;
一定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并且从低强度开始,以便更好的坚持。
        2、尊重孩子的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偏好,鼓励孩子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各个面向,并对相关艺术作品保持开放、非评判的态度,这将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去整合与安放内在的心理冲突。
        3、规律作息,共同商定日常生活的时间表,指导孩子完成一些家务并承担一定责任,在孩子的自我照料中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4、鼓励孩子稳定、规律的社交和玩耍。如每周跟家人外出购物、聚餐或郊游;定期邀请孩子的朋友们做客或参加朋友聚会;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同辈支持小组等。促进社交,转移对疾病或症状的关注,增加积极体验,稳定情绪状态。
        5、尝试呼吸冥想,有助于培养专注力、稳定情绪。
        具体做法:在椅子上坐直,轻收下巴。闭上眼睛,专注眉心。用右手拇指和右手小指分别关闭不同的鼻孔。右拇指轻按右侧鼻翼中段,深慢的从左鼻孔吸气,吸满后松开拇指,用右小指关闭左鼻孔,然后从右鼻孔平稳的呼出,重复上述动作。从自然的呼吸节奏开始,随着练习的深入,呼吸会逐渐深入、稳定,感受底肋在吸气中的弹性,小腹在呼气中的力量。
         时间:保持深长平稳的呼吸,如果右臂酸痛,可随时换左手来切换呼吸在鼻腔的进出,但都是左鼻孔吸气、右鼻孔呼气。循序渐进,最初持续练习3分钟,逐渐延长到11分钟。
温馨提示:家人先学习并尝试这个小练习,带着自己的体验分享给孩子。推荐全家一起每天在固定时段练习(早上或晚上都可以),建立亲子之间轻松、亲密的情感联结。
       6、学习生活技能、学做手工或者学习乐器,提高生活中的乐趣和创造力,缓解学业压力。
       7、部分孩子在学业上遇到困难,在保护孩子隐私和知情权的前提下,将孩子的情况和注意事项及时与学校的相关人员如班主任、心理老师及体育老师等进行一对一的告知,尽可能帮助孩子适应校园生活,完成学业。
       8、家长尽可能加强亲子沟通,改善家庭或个人的内在冲突,看到孩子症状背后的需求。必要时,在亲子关系中及时引入第三方力量的支持,可以是孩子的其他照料者(父亲、祖父母等)、朋友、一本书、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养一只宠物,一个支持团体或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学人士。
       9、家长参加父母管理培训,学习与孩子相处。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给父母显著压力,甚至造成应激和更紧张的亲子关系,父母常常需要帮助。父母可以通过参加管理培训,学习如何倾听孩子的需求、建立合理期望、提出中肯的批评、如何有效限制孩子不良行为及强化良好行为,增加家庭内的娱乐性等,更和谐有效地与孩子相处。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生病而深受情绪困扰,也可尝试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四、营养科
       1、多吃全谷物食品。粗粮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的缺乏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潜在机制。充足的谷物可以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2、摄入足量鱼、禽、肉类,保证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鱼、虾中富含Omega-3、蛋白质和微量元素。Omega-3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首选脂肪酸,是重要的维护认知功能的物质。海产品每日40g-70g为佳。
       3、每日蔬菜500g、水果300g。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人体产生5-羟色胺有重要影响。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质。植物化学物质中的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维持脑细胞结构和新陈代谢。
       4、每日奶制品300g。奶类中含有丰富的钙,促进骨骼生长,儿童青少年是人体钙贮存量的关键时期。奶类同时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5、蛋类每日1到2个。蛋类中含有胆固醇,它是血清素生成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抗氧化性,能保护机体和大脑运转。胆固醇降低可以导致抑郁、焦虑等。
       6、儿童青少年中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生,应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瘦肉等。同时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显著提高铁的消化吸收率。
       7、儿童青少年三餐要定时定量,平衡膳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8、合理选择零食,不偏食节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不抽烟,不饮酒。
       9、保证每天至少运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紫外线可以让身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大脑健康和骨骼健康。除了日晒,还可以通过食物、强化食品以及营养补充剂来满足身体需要。运动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缓解抑郁所带来的孤独感,提高自我评价,对情绪障碍有所改善。

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  邮编:100096

电话总机:(010)83024000 传真:(010)62716285

邮箱:admin@bhlgh.com

北京回龙观医院版权所有(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京ICP备12029318号  京卫计网审(2015)04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3090号  技术支持:博智通科技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请提意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