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座机拨打)

01082951332(手机拨打)

在线服务
健康100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健康科普 >> 健康100问
父爱,在迎合中迷失
2015-06-29 来源:未知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媒体报道了“追星女”杨丽娟之父跳海身亡的悲剧事件。现年29岁的杨丽娟在痴迷追星十三载的过程中,带给整个家庭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最终造成父亲“不堪重负”而自杀。人们在叹息之余,不由得开始思考:父亲为什么要选择自杀?追星悲剧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令人深思的心理问题?
      笔者刚刚看到报道的时候,一度怀疑杨丽娟有钟情妄想类偏执性精神病的倾向。但是,随着后续报道的增多,笔者对此有了新的看法:或许对此事应当承担较多责任的不是杨丽娟,而是其父杨勤冀。这么说似乎是对亡者的不敬,但我们这里仅从心理学的学术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不做是非、道德的评价。
      现在,追星现象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追星行为看似简单,却有着奇妙的心理学意义。
      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最喜欢、最崇拜的人是父母,并且和父母结成非常牢固的亲密关系。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也在孩子那里释放爱心和保护欲,由此得到自我肯定的力量感和强大感。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苏醒,曾经紧密的亲子关系逐渐成为了束缚。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要日趋强烈,于是开始出现叛逆行为,以此来挣脱束缚自己的亲密关系。而叛逆的表现之一就是开始喜欢、认可、崇拜父母以外的人,这些人往往是名人、伟人,远比父母强大、有力。追星族一方面通过认同、内化偶像的行为或观点,让自己也强大、有力,以此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而又不被察觉的,则是更大地拉开了自己与父母的距离,更快地挣脱亲情的束缚而成长。这就是追星的积极的心理学意义。
      杨丽娟在16岁时开始喜欢刘德华,这无可厚非,是成长需求的一种行为表达。但对于其父而言,则意味着将“失去”女儿——失去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位置,失去亲密的父女关系。这对于40岁才得女的杨勤冀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他的意识层面表现为:女儿喜欢,我也喜欢;女儿需要,我就支持。这样可以维系自己和女儿的紧密联系,而不“失去”女儿。所以,为了牢牢抓住女儿,他宁愿砸锅卖铁甚至卖肾。
      得到父亲支持的女儿,在追星上不但不会有经济压力,也不会有心理压力。其父一再地放任,促使其产生越来越狂热、痴迷的行为。但父亲这种对女儿追星行为的过度认同,强化了其行为本身,却抑制了女儿心理的成长,使其心理发育水平一直固着在青春期的水平,无法完成与父母在亲密关系上的分离。这从电视报道上可以看出来,杨丽娟自己也说:“我和爸爸的感情很深厚,爸爸离开几个小时,我就会在门口看着。”这不仅提示父女关系亲密,而且听起来更像一个小女孩的表达。
      如果只是支出而不投入,早晚会耗竭的,心理储备尤其如此。杨父为了迎合女儿,一而再、再而三地无休止地付出,香港一行几乎让杨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女儿因没有看到偶像而大哭,这对于杨父而言,在潜意识里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和绝对的否定。所以,杨父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这是笔者对杨父深层次心理活动的探索,当事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即便有人提醒,当事人一般也会因为存在阻抗而否认。所以有人说,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就像两个素不相识的异国人一样,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难以统一。
      在意识层面,杨父还存在人际关系界限不清问题。杨丽娟和杨父一直认为,他们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们付出得多,就应该得到比别人多的回报,就应该与众不同。试想,我们对谁可以有这样的要求?恐怕只有对亲人和好朋友。但杨父却认为:我把你刘德华当成自己人了,你也应该把我当成自己人。这样,就把实际上毫无关系的刘德华纳入了“自我”的范围,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合理的期望、要求。刘德华当然不会这么认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有一个健康的孩子,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父母,只有父母在心理上独立了,不过分地依赖孩子,不过多地从孩子那里汲取生命的慰藉,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  邮编:100096

电话总机:(010)83024000 传真:(010)62716285

邮箱:admin@bhlgh.com

北京回龙观医院版权所有(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京ICP备12029318号  京卫计网审(2015)04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3090号  技术支持:博智通科技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请提意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