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
2015-04-02
来源:未知
一、焦虑症 什么是焦虑症? 它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分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症)与惊恐障碍(急性焦虑障碍)两种主要形式。 焦虑症以往曾被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激惹心脏、神经循环衰弱、血管运动性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名称。焦虑症患者性格具有易焦虑、易激惹、具有不安全感、自信心不足等特点。其患病率为1.48‰,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1。广泛性焦虑障碍大多起病于20-40岁,而惊恐发作多发生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脏病吗? 所谓“心脏神经官能症”并不是真正的心脏病,它是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焦虑症,心血管系统症状只是其中表现之一,据国外报道,在心脏科就诊的患者中,有10%是焦虑症,由于焦虑症的发作是一种情绪体验,同时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运动性不安为主要表现,而心脏功能受植物神经影响,所以当焦虑情绪出现时,植物神经功能出现失调,影响心脏功能就可以出现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心跳不规则等类似于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广泛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广泛性焦虑症常缓慢起病,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常表现为: 精神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内心体验。有的患者担心的也许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整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卧不宁,似有大祸临关之感。 躯体焦虑:表现为运动不安与多种躯体症状。运动不安可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动,无目的的小动作增多。有的患者表现舌、唇、手指震颤或肢体震颤。躯体症状则有胸骨后的压缩感,常伴有气短。肌肉紧张表现为主观上的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意频繁等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早泄、阳痿、月经紊乱等症状。 觉醒度提高:表现为过分的警觉,对外界刺激敏感,易于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易受干扰;难以入睡、睡中易醒;情绪易激惹,感觉过敏;有的患者能体会到自身肌肉的跳动、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等。 其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常合并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不是疾病的主要症状。 惊恐障碍有哪些表现? 惊恐障碍发作的特点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而且终止也迅速。 患者常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患者好像觉得死亡将至、灾难来临,或奔走惊叫、四处呼救,伴胸闷、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头痛、头昏、眩晕、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出汗、全身发抖或乏力等自主神经症状。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终止出迅速,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高度警觉,发作后仍心有余悸,担心再发,不过此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而代之以虚弱无力,需数小时到数天才能恢复。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发展为场所恐惧症。 对有焦虑症的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消除疑虑。 焦虑发作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对于焦虑症状严重的患者,家人应陪伴,给患者安全感。必要时遵医嘱给患者服抗焦虑药,可帮助其控制焦虑情绪。保持患者充分的睡眠,入睡困难者可适当服用安眠药。 教会患者掌握应对焦虑的方法,如放松训练、深呼吸、静坐、散步等,使其情绪逐渐趋向稳定。 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其感觉,减少心理负担。 用支持性语言帮助患者渡过危机困境,并且有效地去适应和面对困难。 鼓励患者平时积极参加工娱治疗和体育锻炼,并帮助患者培养业余爱好,如书法、下棋、绘画等,借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症状。 音乐疗法对焦虑症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也陶冶情操,使紧张不宁的情绪得以缓解。 二、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 它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患者出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本病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左右,患病率为0.3‰,男女患病率相近。 强迫症有哪些症状? 多在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其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可以一种为主,也可为几种症状兼而有之。 强迫意向:在做英雄模范事时同时又出现某种患者不愿意甚至是相反的意向。如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一见到自己的孩子就出现将孩子扔下阳台的欲望,无法克制,但决不采取行动,患者深恐这种想法被付诸于行为而总是极力回避去抱孩子,以免引起恐惧和不安。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于一些缺乏现实意义的问题,如对于大自然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实无休止地加以思索,如反复思考“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落下来”、“人为什么要分男女”等问题。 强迫怀疑:对已完成的事仍然放心不下,如门已锁好,仍怀疑是否锁好,或信已寄出,又怀疑是否贴了邮票,医生开处方后,怀疑药物剂量是否过小而贻误病情。总是疑虑不安,常驱使自己反复核对才能放心。 强迫性对立思维: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而大多是对立性质的。如想起“和平”,马上就联想到“战争”,当看到“快乐”二字,就马上出现“忧伤”。 强迫回忆:对一往事、经历反复回忆,明知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必要,但不怕萦绕在患者脑海之中,无法摆脱。 强迫动作和行为 强迫检查:多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常表现为反复检查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电插头是否拔掉,账目是否搞错等,严重者检查数十遍还不放心。 强迫洗涤:怕不清洁而罹患某种传染病、患者接触了某物,则要反复洗手,明知手已清洁,无须再洗,但控制不住,并可发展为洗衣物,洗澡,否则心绪不宁。 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要做一定动作,以此象征着吉祥祸福,如一患者进门时先进二步,再退一步,表示他母亲的病就能逢凶化吉,如未完成这样的动作则必须重复,明知这是毫无意义的,但不做此动作,则焦虑不安。 强迫询问:患者常不相信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穷思竭虑给自己带来的焦虑,常所得询问他人,以获得解释与保证。 如何治疗强迫症? 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均可用于强迫症;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病程与预后怎样? 部分患者能在一年内缓解。病情超过一年者通常是持续波动的病程,可达数年。症状严重或伴有强迫人格特征及持续遭遇较多生活事件的患者预后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