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座机拨打)

01082951332(手机拨打)

新闻动态
相约守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相约守护
医务体验日志
2015-12-05 来源:未知

  近期市发改委组织了一项“相约守护”互换体验的活动,医院面向社会人士提供了很多岗位可以报名体验。看到活动后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医生一直是让人崇敬的职业 ,有着专业的学术背景,普通社会人士除了以患者的身份和医生打交道外,其余的机会几乎很少,而现在正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来了解医务人员工作一天的相关状况。由于本人对心理方面甚感兴趣,闲暇时喜欢阅读一些心理相关的杂志、小说,加之现代社会的环境,人们的生活心理压力增大,心理疾病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引发人们的关注。于是带着这样一种好奇,我报名体验了北京回龙观医院的抑郁症、艺术行为治疗岗位的体验。

  体验当天医院相关负责的领导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观看了简短的医院介绍视频后,又介绍了一些医院的具体情况,并细致的为我们安排好了相关体验岗位对接的医生,以便更好地开展当天的体验之行。体验开始之前,我们领到了各自的“白大褂”,以及志愿者体验的马甲。这是我第一次穿上白色制服,由于平日和医生这个职业相去甚远,从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有这样一次近距离接触医生岗位的机会,心情真是无比地兴奋。

  上午在抑郁症病房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病房区和普通医院的病房还是有差别的,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有随手锁门的习惯,这样是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医生手里的钥匙总是一大串一大串的。听说玻璃也是特殊制成的,坚固耐劳,这也是心理病医院的特殊之处。医院的楼道里挂着很多病人自己做的十字绣,看上去手工也是灵巧的,如果不是介绍,很难联想它们的作者都是患者。抑郁症的病人虽然也是精神病类的一种,但看起来并不太一样,住院的基本环境都是安静有序的,患者并不像想象中的狂躁,吵嚷,大家做着各自的事情,有安静治疗的、有做手工的、有看电视的、他们在同医护人员之间交流的时候,很多人言语也听起来是正常的,除了有些缓慢之外。在一个房间,我看到有一个护士人员组织的病人小组在一起讨论。医生介绍说经常会有这样的活动,确定一个简单的主题后,患者之间展开讨论,帮助他们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改善思维逻辑能力及认知能力,墙上还贴了不少患者的感受,靠近看了看,虽然有些表达看上去很简短直接,不加修饰,但都是大家发自肺腑的感受,突然有种强烈的感觉,觉得抑郁症患者真的需要家人的理解、关爱以及社会人士的了解、尊重。生病并不全是他们的原因,生病带来的一些表象(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伤害)并不是患者自己能控制的,所以只有全社会对抑郁症这种病情的认知、了解,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家人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患者病情,不至于到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的时候,才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介绍很多初次患抑郁症的患者,通过系统的治疗,出院后是可以正常生活的。

  下午我们参观了艺术行为治疗诊室,每间屋子都有不同的诊疗方式,有舞蹈、音乐、心理剧、书画、陶艺、珠艺等,患者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治疗可以适度地改善病情。像陶艺、珠艺、书画室内有很多患者的作品,医生介绍一些好的陶艺、珠艺作品,还可以把作品包装,在外出售,所得的报酬还可用于返还给患者,以激励他们,这些手工的锻炼,也旨在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在出院后找到与社会融入的一种方式。在病房楼的一层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由患者打理的小卖部,医生介绍说这里的进货、销售全都由患者负责,也是同样为他们提供一种锻炼社会生存技能的机会。

  随着现代社会的节奏增快,社会矛盾的显现,人们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显现,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引发公众的注意,抑郁症这个名词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但公众更多的停留在浅显的理解上,并未认识到需要通过医疗手段进行干预,以至于很多患者在初期最好的治疗时期被耽搁。这次近距离的体验让我对抑郁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也希望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到社会公益宣传中,使更多的公众关注,关爱、理解、尊重身边的此类患者,帮助他们早日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中。

  体验者:胡瑾

  2015年9月20日星期日

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  邮编:100096

电话总机:(010)83024000 传真:(010)62716285

邮箱:admin@bhlgh.com

北京回龙观医院版权所有(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京ICP备12029318号  京卫计网审(2015)04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3090号  技术支持:博智通科技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请提意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