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座机拨打)

01082951332(手机拨打)

新闻动态
人文科室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人文科室建设
疫情“隔”不断的艺术治疗
2022-11-03 来源:未知
       为配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北京回龙观医院将原有的“多病区混合团体的治疗”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治疗师为住院患者的康复治疗开展了“点对点”的服务。原来每日上午或下午1.5小时的康复活动,调整为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小时,大大提升了患者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深入病房工作的3年中,我和患者接触时间更多了,并让我看见了她们生命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一天下午,患者李阿姨表情凝重,用手紧紧捏着口罩的鼻翼走进了治疗室,坐在了角落里,参加了自画像主题的绘画活动。
        我注意到李阿姨在自画像的外边用力、反复画一个囚笼样图形,她自己称为“防护罩”,通过分享我判断是疫情激起了李阿姨的焦虑。在团体治疗结束后,通过单独沟通,我发现李阿姨的焦虑来自于幼年的成长经历,她自幼由姥姥抚养长大,姥姥经历过东北鼠疫,亲眼看见过祖辈们身体发紫、变黑,甚至整村人被病毒夺走生命的惨状。
       这给李阿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12岁那年最疼爱她的姥姥又因年老体弱合并流感去世了,临终前嘱咐李阿姨说“锅里给你留了酸菜馅饺子,姥姥以后不能再照顾你啦,你可得好好的,别让我惦记”。
       自此,李阿姨听到“病毒”这两个字就紧张、害怕。这些年虽然对传染病有担心,但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疫情的暴发让李阿姨彻底崩溃了,恐惧像狂风激起的海浪一样一次次冲打着她羸弱的身躯,在最焦虑的时候甚至与爱人提出了离婚,来减少心里的负罪感。
       了解到李阿姨的经历,我专门设计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情绪涂鸦、角色扮演、创伤修复,调整不合理认知等。有一次,我在李阿姨的面前放了一把椅子,让她想象对面坐着谁,您想对她说什么。
       李阿姨迟疑了一下,忽然哭着喊出“姥姥,您在哪儿呀,真想您呀,再回来看看我呀”我眼前的李阿姨仿佛变成了当年的小女孩,压抑在心里多年的情感在这一刻释放了。
       我默默地陪伴着她,听她讲述着与姥姥的点点滴滴,悲伤的面容慢慢露出了一些笑意,这时我说:如果姥姥就坐在这,你觉得她会对您说什么呢?李阿姨陷入了深思……
       第二天,她递给我一幅画,上面画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她哽咽着说“我姥姥包的酸菜馅饺子最好吃啦,如果她还在,一定想看见我健健康康、幸福快乐地活着。”“嗯,那好,把您想过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画下来吧。”
       李阿姨这次的画多了笑容,多了阳光。
        2022年4月底,疫情反弹,我也承担了核酸检测任务。临出发前,李阿姨用担心和焦虑的语气叮嘱我说:“柴老师,千万注意安全,你家里还有小宝宝。”
        看着我一次次安全返回,李阿姨改变了对“病毒”的看法。在视频探视中还跟老伴说:“我现在想通了,过去的想法确实过于偏激,后半辈子咱俩要好好地活着。”
        我看见了对面头发斑白的叔叔摘下了眼镜,泣不成声地说“好、好,你没事了就好,替我谢谢柴医生……”
        这一刻我的心被打动了,感动于李阿姨的变化,感动于艺术治疗的力量与价值,感动于李阿姨上一代“鼠疫”的创伤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被疗愈。
        疫情隔不断爱,“李阿姨”这样的故事经常在病房发生着,特殊时期我身边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竭尽所能、尽职尽责,关注患者症状的同时更关注她们情绪变化、心理需求,给予她们家的温暖和呵护。我相信疫情终会过去,阴霾将被一扫而过,让我们静候阳光,晴空万里。



       艺术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名词有两个解释,一是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另一个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
       本文中回龙观医院康复科艺术行为治疗中心首先使用了第一种解释,采用绘画的方式协助患者的诊疗,以此为契机,结合病症抽丝剥茧地找到深藏于历史中的原因,并积极为患者找到了一条自我创伤救赎和心灵压力释放的道路,当我们阅读到患者老伴泣不成声时,那种看到亲人恢复的激动和解开心头郁结的解脱,两种心情跃然纸上,真的能够切身共情到当事人的感情变化。
       艺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医护人员从艺术的第一种解释入手,通过人文医学的方法和情怀,将其转化为第二种解释,帮助了一对老人走出了疾病的阴霾,我们能够想象到,在他们用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开展的诊疗中,还会有更多的人得到救赎。“要好好地活着”是对未来生活最好的展望,回龙观医院的艺术治疗师们,无愧于艺术家之名。

点评人:卞大卫
首都儿科研究所医务处

柴佳宝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艺术行为治疗中心艺术治疗师,日本佐贺大学精神心理专业研究生,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理事。主要从事绘画治疗及沙盘治疗在精神心理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  邮编:100096

电话总机:(010)83024000 传真:(010)62716285

邮箱:admin@bhlgh.com

北京回龙观医院版权所有(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京ICP备12029318号  京卫计网审(2015)04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3090号  技术支持:博智通科技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请提意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