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专栏 | 走进她无声的世界
2022-11-02
来源:未知
有人说,无声的世界仿佛一部黑白电视,只有跳动的风景,没有灵动的色彩,我想小李的感受也是一样。 由于先天性失聪与失音,小李39年的人生都在无声中度过,没有人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她的痛苦也没有谁探究得到,她像“困兽”一般渴望自由,却没有出口,连用力嘶吼的能力都没有。 快乐无人分享,悲伤无人诉说,也许聋哑人的无声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孤独。 或许是过度的孤独导致,又或者是内向敏感的性格使然,小李逐渐出现了幻觉和妄想的精神症状,认为“情敌陷害我,不让我和男朋友见面”“楼上的邻居给我家放毒,导致家里有味儿, 我能闻到,吃的饭和药也有异味”“是情敌买通辅警强行送我住院的”…… 还记得她刚来时,由于不愿住院,小李曾威胁姐姐:“如果非让我住院,我就想办法自杀。”精神症状较多、无法用语言沟通加上高自杀风险,这给我们的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由于精神科疾病的病史采集和疗效观察更多地需要语言交流,而我们与小李交流只能借助纸笔或简单的手势,往往词不达意,使得我们很难理解小李的真实情感和想法。 后来护士们集思广益,想出了多种方法,包括利用下班时间上网自学简单的手语;各班组间交流小李习惯性使用的手势及表达的意思;给小李准备专门的笔记本用于跟医护交流或写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让小李记录清楚日期,这样医护翻看小李的记录本就可以大体了解小李的心路轨迹和病情变化情况,这些都省去了无效交流和重复书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随着对她的了解越来越深,我们学会了从小李的身体语言、表情甚至走路的姿势来综合判断小李的情绪状况。 小李入院时脖子上戴着一根长长的佛吊坠,正常情况下,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带项链、手链、戒指等贵重物品和玻璃、金属材质、长绳类的危险物品。但护士长考虑到小李的特殊情况,经过跟大夫共同评估讨论后认为,小李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跟其他患者的交流也少,这个吊坠就成了她住院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寄托,同时也能缓解小李的焦虑情绪,因此决定让她保留这个吊坠。 做了这一决定,就需要护士巡视时多加留意,避免小李做一些危险动作。小李有个习惯,会在每天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到人不多的走廊尽头,拿出佛经一边看一边默念,这时其他患者往往三三两两地在走廊通道里来回遛弯。 护士们发现这一情况后,都会在她念佛经时远远地看着她,还招呼其他患者遛弯时尽量不去她周围,让她独自享受这一刻内心的宁静,这也成了每班护士约定俗成的事情,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她。 随着治疗的进展,小李再也不像之前那么敏感和焦虑了,跟医护人员交流时变得放松起来,脸上也渐渐浮现起了笑容,看到她的病情好转,我们都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也算是走进了小李的世界,她对于我们的关心和照护,虽然无法开口说感激,只会点头微笑,但于我们而言,这就够了。 在治疗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关爱融入细节中,通过个性化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
医学人文点评
先天性失聪与失语的默剧人生充满了孤独与无助。所以当欢乐无法表达,悲伤无人诉说时,患上精神疾病的小李开启了人生的最艰难模式。 北京回龙观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贴心、细心的照顾,为她的世界撒进了一缕金色的阳光,给了她直面人生的勇气。他们从小事入手,以患者治疗的需求为出发点,细心呵护,更换角度,尊重信仰,充实自身,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了被关爱与被呵护的宁静与温暖。 这些小事的背后是临床医护人员对职业的敬畏,对患者生命的珍爱以及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追求,完美诠释了临床工作者的人文情怀。有这样的精神专业医疗团队保驾护航,相信人们对精神疾病的重视也会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生活将充满信心。 点评人:穆玥 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本篇作者介绍
刘丽华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二科4区主管护师,硕士,中共党员。从事精神心理护理工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获得院内课题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