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 | 在治愈与被治愈之间:一位精神心理科医生的手记
阳光洒满诊室,我注视着眼前的年轻人。她的眼神不再闪躲,语气坚定,神情中透着自信。三年前,她第一次走进诊室时,整个人蜷缩在椅子上,手腕上有多道伤痕,声音颤抖地诉说着对学业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如今,她不仅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还在专科毕业后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今年寒假,她参加了志愿者活动,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报道。这样的转变,让我这个从业近三十年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依然感到深深的震撼与感动。
在精神心理科诊室,我们见证着太多生命的挣扎与重生。年轻患者们带着各自的故事走进来:有人因学业压力濒临崩溃,有人在人际关系中迷失自我,有人被焦虑和抑郁折磨得夜不能寐。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更要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治疗的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曾遇到一位患者,在治疗初期,她的情绪每周都会剧烈波动,甚至一天之内从高峰跌落到低谷,又从低谷攀上高峰。她有时会突然中断治疗,有时又在深夜发来长长的信息。但我们始终保持着专业而温暖的陪伴,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帮助她重建对生活的信心。看着她一步步走出阴霾,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这种喜悦难以用语言形容。
青少年患者的康复之路,往往充满令人惊叹的韧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战胜心理困扰的同时,还在学业、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双重突破,不仅展现了生命的顽强,更印证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每当收到他们传来的好消息,我都会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自豪与满足。
在这个诊室里,我治愈着他人,也被他人治愈。每一个康复的故事都在提醒我们:心理健康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作为精神心理科医生,我们肩负着守护这份权利的使命。看着年轻患者们重拾希望,勇敢追梦,我深深相信:只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诊室的门又一次被推开,新的故事即将开始。在这里,我们继续见证着生命的韧性,感受着治愈的力量,守护着每一个追寻光明的灵魂。
专家简介:
曹延筠
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一科2区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社会医学学组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专业特长:情感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的诊疗。擅长抑郁、情感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出诊时间:抑郁门诊 周一下午、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