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北京回龙观医院医疗队在地坛医院第10天
2020-06-28
来源:迁移
6月16日,由北京回龙观医院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援助队伍抵达北京地坛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今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也是医疗队在地坛支援的第10天,这10天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医疗队扎扎实实、坚决奋战在抗疫一线的10天。 付出多一倍努力 来自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平时工作中较少接触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患者,虽然6位队员在前期已经参加了严格的培训,其中4人还有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的经验,业务能力和素质都是优中选优,但真正参与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时,工作节奏紧凑,加之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给援助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医生组组长杨敬铭说:“来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真正投入到救治工作中后还是有些‘拿不准’,相比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新冠肺炎患者的体征更为复杂,我会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充分掌握管辖患者的情况。” 护理组组长苑鸣顺,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说:“虽然来自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但是我们的护理操作水平不比兄弟医院差,更加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抽血的时候动作干净利落,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这个季节穿着防护服行动非常热,但我们会根据工作量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就是想抓紧一切时间,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保证第一时间患者救治!”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时也随时待命,甘愿付出多一倍努力,回龙观医疗队这支6人的援助队伍,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很强。 被汗水浸湿的眼镜 王鑫大夫抵达地坛医院的第一天就上了夜班,负责新开病房患者收治工作,一整夜忙忙碌碌。高温外加湿度大,工作的第3天,王鑫的眼镜支架被汗水浸蜕皮了。“闷热这些感觉都能承受,眼睛有些不舒服,自己本来就戴眼镜,带上护目镜,压得鼻梁很疼,再加上出汗有蒸汽,眼镜和护目镜上一层水蒸气,模模糊糊的,也没办法擦。不过这些不算什么,护士们才是最辛苦,尤其咱们医院的4个护士,工作起来很拼。” 有过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支援经验,回医的美小护们不怕苦。队员梁爽说“在地坛医院工作比在小汤山更有挑战,天气热,需要做的工作比较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心里很着急,后来我努力调整,请教其他医院的老师,请自己的队友帮忙,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感到闷热是地坛医院所有医护工作人员面对的问题,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病房的温度不能太低,而穿的严严实实的医护人员就会感到热。梁爽说:“病房里专门准备了让医护人员休息的地方,很凉快,但是没人去,大家都在忙着干活。”气温高、出汗多加剧了脸部皮肤和防护口罩的摩擦,队员们的脸上的压痕很深,红红的让人心疼。 报喜不报忧 林培是6人中唯一一位妈妈,女儿小米粒今年3岁多,接到医院外派的任务当天晚上,她跟女儿说自己要去“打怪兽”,米粒哭着抱着妈妈不肯放手:“不想让妈妈去,妈妈在家陪我!”孩子爸爸也跟孩子解释:“如果你生病了是不是得让医生和护士给你治病啊,妈妈现在就是去治病救人!”孩子最后理解了。早晨林培看了正在熟睡的女儿一眼,拿着行李悄悄出发了。 在地坛医院工作期间,林培休息时候会跟小米粒视频,女儿问她:“妈妈你累吗?” ——“妈妈不累,你在家听话吗?你有没有照顾好爷爷奶奶呀......” 一天视频的时候,林培没见到孩子,追问孩子爸爸才知道原来孩子已经生病两天了,腹泻发烧,现在在儿童医院门诊,家里人担心影响她工作,没跟她说。林培听后着急地哭了,一方面自己不在身边,不知道孩子到底什么情况,另一方面,内心深深的自责,在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自己没能在身边。 看着哭的眼圈红红的林培,组长苑鸣顺感到心疼,想到出发时医院领导的嘱托“有任何困难就跟医院说,医院协调解决。”她对林培说到:“跟领导说一下孩子生病的情况吧。” ——“别说了小苑姐,医院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不想给院里添麻烦了。” 苑鸣顺坚持告诉了医院领导,院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并派工作人员到林培家中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队员的后顾之忧。在医院的支持和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 “我们挺好的,没什么困难,有困难我们自己也能克服。”是医疗队员常说的话。一天赵青在紧张的工作后,回到驻地后抱着苑鸣顺哭了,边哭边说:“我没事姐,就是想哭一会儿,哭完我就好了。”天热戴着橡胶手套作业,赵青和梁爽的手臂上起了湿疹,都悄悄的,谁都不说,结果被组长苑鸣顺看到了,这才跟医院说,送补给时,护理部主任邵静带来了药膏,心疼的再次叮嘱他们:“有问题要及时找医院,别总是报喜不报忧”。 回医的这6位战士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完成了一项项医疗和护理任务,他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同仁们的肯定,医院领导也牵挂着队员们的家人,在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医院党委委托工会到队员家中慰问,感谢他们在国家需要时勇敢前行。 今日端午,6位勇士,端午安康。祝愿新冠肺炎患者早日康复,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