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韦江扮成医务人员,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完成了长达8小时的“相约守护”医务体验,其中既有对精神科专家门诊的体验,还在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现场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体验。
提前到岗,做好门诊前准备工作
8月14日早晨7点30分,距离门诊开始还有半个小时,韦江副书记已经赶到回龙观医院,在做出诊前的各项准备,她换上医生工作服,仔细佩戴好胸卡,抓紧时间向即将一同出诊的回龙观医院杨甫德院长了解相关情况和注意事项。
6小时接诊14位患者,精神疾病诊断跟想象的太不一样
按照体验计划,今天上午韦书记将在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的诊室,体验精神科专家门诊,杨甫德医生从事精神疾病诊疗20多年,是首都健康卫士获得者,深受患者、百姓的喜爱和尊敬,很多外地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他每周三的门诊往往一号难求。
从早晨8点到下午2点,6个小时的门诊时间里,韦江副书记寸步不离诊室,一边仔细观察、倾听诊疗内容,一边在记事本上不断做着记录,不敢多喝水、也不去卫生间。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对每一位初次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要先了解病史、再做精神检查、最后做出诊断并进行心理干预,完成这一诊断过程,短则40分钟,长则1个小时。
这期间,先后有多位患者或家属直接进入诊室要求加号,有从黑龙江赶来为挂号已经在北京等待一周的患者,有辗转全国求医、绝望到想要放弃的患者,还有精神分裂症复发后又来治疗复诊的杨甫德医生的老病人,最终门诊时间从12点延长到下午2点。
精神科诊断和躯体疾病诊断差别太大了,门诊结束后韦江副书记对此深有感触。无法依据客观的检验、检查指标做诊断,需要较长时间的精神检查和病史了解,才能对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状况做出诊断,还要融合专业知识、运用专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精神科医生真的是在用“心”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平均下来一个病人至少要看30分钟,患者觉得等候时间长、挂号困难,而医生也在门诊结束时疲惫不堪。
面对患者的哭泣、焦虑甚至绝望,竭尽全力后医生有无奈也有欣慰
有一位加号走进诊室的强迫症患者,有复杂的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并伴有焦虑,辗转全国求医都没有明显效果,被病态思维和行为折磨得无法学习和工作,对治病不抱任何希望,严重时只想放弃生命以求解脱。出诊医生杨甫德耐心鼓励他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他分析病情并建议他住院接受森田疗法,为了增强他接受治疗的信心和决心,还特意让工作人员协助他和家属实地考察住院治疗环境。
最终,这位患者表示会考虑接受医生的建议,但还需要时间来帮助自己下决心。杨甫德医生嘱咐患者家属要关注患者的情绪问题和轻生念头,并告诉他们必要时的自救和求救方法。随着患者走出诊室,目睹整个诊疗过程的韦书记也显得有些无奈,“真的很希望他能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回来接受治疗,他这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还有一位加号患者算是杨甫德医生的老病号了,她刚结束在国外的出差就回来复诊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表现,让韦书记怎么也没想到她的患病经历如此曲折。十多年前她因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成为了杨甫德医生的患者,病愈出院后的十余年间她坚持定期复诊,在医生系统专业的指导和陪伴下,她的精神康复之路非常顺利。直到半年前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因为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她的精神分裂症复发了,再次住院时杨甫德医生特意去病房看望她,鼓励她要有信心能够再次病愈康复。两个月后,符合出院标准的她再次回归家庭和工作,同时也再次走上了定期复诊的康复道路。
这个可以成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榜样的病例,让韦江副书记看到了定期复诊和服药对精神康复患者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精神科医生的支持和陪伴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关注热线接线员的压力和付出,感谢他们守护百姓心理健康
下午14点20分,韦江副书记走进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详细了解了热线接线员们每天的工作安排和内容,认真听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梁红介绍热线的具体情况和干预效果,还详细询问了该中心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域,为百姓提供服务的模式、干预手段和干预技巧。在接线室内,韦江副书记还特别体验了接线员应对高危来电的干预方法和技巧,现场感受了有自杀危险的来电者如何通过热线干预转危为安。
韦江副书记对各位接线员能够克服困难、承受压力,在热线背后默默为百姓精神健康做出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和慰问,同时也希望他们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为有心理健康需求的百姓提供更优质、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
医管局此次组织开展的“相约守护”医院双体验活动,既是一项重大宣传活动,也是开展党的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韦江副书记用8个小时的时间、一丝不苟的完成了2个不同岗位的认真体验,正是她对群众路线的用心解读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