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精神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12月11日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在成立仪式上,市医管局党委副书记韦江、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唐海蛟、康复部主任施继良、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调研员贾培旗、市医管局党群工作处副处长张海鸥、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副调研员郝云等多位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并做了讲话。出席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全市和各区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代表、康复工作人员,以及来自西城区月坛静心园等合作机构的代表。
该中心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卫生局批准成立,将承担对全市各级精神卫生医疗、社区康复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最终实现提高精神疾病康复疗效,提高精神残疾人群生活质量的目的。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精神残疾614万人,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精神疾病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让其成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疾病负担排名首位的疾病。与此同时,精神残疾人群及患者与精神康复防治力量不成正比,伴随北京市社区康复机构的不断增多,对相关医务人员的需求和对他们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于2007年开始颁布实施的《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和即将于201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也对建立精神疾病康复体系并对社区康复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做了明确规定。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残联发【2011】17号)要求:“各省(区、市)、市(地)、县(市、区)指定一所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作为指导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
因此,此次成立的精神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既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更好的贯彻落实,也是进一步深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推行全程干预模式,提高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效果的重要举措。
北京回龙观医院是北京市的大型精神病院之一,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十几年来非常重视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一直致力于医院内精神病人康复技术的研究,将精神康复医学作为医院的特色和重点学科来支持和发展,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的精神疾病康复治疗技术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CCRT)、艺术行为治疗(包括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美术治疗等)、家庭干预、职业技能训练等已经规范化,其效果得到了验证,并培养了一批康复治疗师,建立了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北京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协调下与部分社区康复机构合作将部分精神康复技术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信落户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该指导中心,通过持续的开展康复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并应用专业、科学、有效的精神康复技术,不断研发适宜的精神康复技术,帮助更多的精神残疾人能够实现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康复,最大限度的恢复因患病而丧失的家庭和社会功能,促使他们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充分完成其社会角色并履行他们的社会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