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上午9时整,我国知名的精神卫生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原院长张培琰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来自国内70余家精神卫生机构、学术团体、以及张培琰教授生前的同事、好友、学生等代表300余人为老院长送别。北京市卫生局老干部处处长刘麦收等同志代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医管局前来吊唁。我院院长杨甫德、党委书记张文中带领全体班子成员以及各职能科室、临床业务科室负责人、医务人员代表等出席告别仪式并敬献了花圈。
告别厅庄严肃穆,张培琰教授的遗体安详地躺在绿柏和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党旗。从告别厅门口,一条长长的队伍延伸到很远,他们有的从医院,有的从家里,甚至还有的像山西省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北省秦皇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专门从外地赶来,早早的来到梅厅外,静静地等候着见张培琰教授最后一面。在低沉委婉的音乐声中,大家向张培琰教授鞠躬送别,围绕着张教授的遗体缓缓走过,将洁白的菊花轻轻放在张教授的身旁。他们与张教授的家人一一握手表示慰问,泪水洒满衣襟。
张培琰教授于2008年10月体检时发现患肝癌,曾先后住院10余次,医院领导和职工多次来到家中和医院探望张培琰教授及其家属。党办、院办、离退办等相关科室经常主动打电话询问情况,帮助家属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家属联络住院、交费等各种事情,家属对此也表示十分的感谢。在告别仪式上,张培琰教授的妻子尹秀兰同志对医院长时间以来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医院对整个告别会周到细致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国内各精神卫生机构、各学会、协会和相关专家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张培琰教授1937年7月7日出生,籍贯山东,中国共产党党员,于2012年7月11日9时1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5岁。
张培琰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安定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
1989年由北京市卫生局党组委派到北京回龙观医院担任院长。从1989年至1998年的10年间,张培琰教授担任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他与医院其他领导一道,为把北京回龙观医院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其间,他建立健全了精神科三级查房制度,制定了全院查房制度,主持成立了心理科、康复科、老年精神病科及司法精神病鉴定科等科室;向北大六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处选派并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直接引进高学历人才及外籍专家,发展和扩充了医院的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医院的教学工作,使北京回龙观医院成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临床教学医院。
在医院的科研工作中,张培琰教授重视、鼓励并支持医院医护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并十分注重国际间的专业交流,引进多项国际间合作科研项目。
在张培琰教授52年的精神医学职业生涯中,他始终没有停下继续工作和学习的脚步,42岁时开始学习英语(之前接受的是俄语学习),又在61岁的花甲之年开始学习并使用电脑,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1998年离任后作为返聘专家,并任专家组组长,继续关注、支持医院的发展,参与医院远期规划的讨论,参与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任过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大批精神卫生专业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使他深受同道的欢迎和赞扬。
作为一名医生,张培琰教授始终不忘自己肩上的关乎他人健康甚至是生命的担子有多重,他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视患者如“亲人”,曾多次将不能推脱的钱、物上交,以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凭借在精神科领域的多年工作积累,张培琰教授多次参加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卫生部、北京市的多个科研项目评审工作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工作;公开发表论文、综述等100余篇,同时主编、参编专业论著十余部。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张培琰教授就多次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1998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十佳精神科医师提名奖”;2007年5月荣获中国医师协会惠氏杯第二届“全国杰出精神科医师奖”;2012年6月被北京回龙观医院授予“精神卫生事业卓越成就奖”。
张培琰教授曾经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华精神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及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编委等职务。
张培琰教授为人正直、学养深厚;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他情系患者、克已助人;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他的仙逝,不仅是北京回龙观医院的损失,也是整个中国精神医学界的损失。
张培琰教授虽然已经离去,但张培琰教授正直、求实、克已、勤勉的精神长存,它将激励和鼓舞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各种挑战,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