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09年12月,北京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考核评价专家组到北京回龙观医院进行了实地考核,在完成各项检查后的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北京整形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国同志感慨于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医生的坚忍和奉献,有感而发、借屈原的咏物名作《橘颂》抒发了他对于精神科医生的敬佩和赞誉之情。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扎根于楚地南国的橘树,任凭怎样都无法迁徙,为此,屈原用一首《橘颂》赞其“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让读者顿生敬意。那么,长时间以来,默默奉献于精神卫生事业的精神科医务人员们,又何尝不是呢?他们犹如一株傲然挺立的南国之橘,坚守在精神卫生这片并不肥沃甚至是贫瘠的土地上。这份“坚守”并不容易,它意味着要面对精神病人发病时无理由的辱骂甚至是人身伤害;它意味着要面对由精神疾病多迁延反复、治愈率不高而带来的挫败感;它意味着要面对伴随低收入的拮据生活;它还意味着要忍受社会、朋友甚至是同行的不理解和歧视。
很多人说他们“傻”,这么难为什么还不选择离开呢?也曾经犹豫过,也曾经面对可以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最终他们选择了留下。留下的理由真实而令人感动,精神科医护人员常说,“每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都是一个家庭的血泪史”,这些经济状况差,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脆弱的最弱势群体需要他们、离不开他们,所以他们选择坚守。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屈原赞南国之橘,除了因为它“志而不迁”,还惊叹于它贡献给世人无数“精色内白”光彩照人的“圆果”。正如扎根于精神卫生事业的医务人员们,不仅坚守还在用满腔的热情和执着的付出灌溉这方热土。他们潜心钻研,不断向最复杂、最神秘的精神疾病发出挑战,期待能够寻找到战胜疾病的良方;他们从心里把这些患者视为自己的家人,特别是长期住院的三无病人,医务人员自发捐款为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记得给每位患者过生日,帮他们精打细算每一分治疗花费,心甘情愿的在医院里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节假日,帮助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所生活的社区建立有利于康复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对于一名普通医生的职责,这些可敬、可爱的精神科医务人员们在治愈疾病、维护患者家庭和谐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已经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如此“纷緼宜修”、 如此堪托大任,一首《橘颂》不仅颂橘,更是以物传情、以物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