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09~2010年的业绩介绍
该年度本人任生物精神病学实验室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临床一科副主任。
1.1.1生物精神病学实验室主任
2008年,为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科研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正式成立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其中生物精神病学是中心主要工作方向,设立生物精神病学实验室。本人负责实验室的筹建工作:①实验室设备平台搭建。医院投入超过1500万元,进行实验室的改造和设备购置,本人负责实验室整体设计、规划和所需仪器设备的筹划,至2010年底,基本完成实验室设备平台搭建,并成为目前国内精神病专科医院最先进的实验室之一;②逐步完善人员平台的组建。依据国内外对精神疾病研究需要,在本人筹划下,成立5个研究小组:神经生化免疫内分泌、分子生物学、神经精神药理、神经心理、神经电生理。依据学科发展需要,分层引进人才。至2010年,基本建立了学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涵盖了上述所有学科,专职研究人员34名;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作用,由本人牵头组织制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生物安全性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等42项,在规范研究人员的科研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④人员培训。初期招聘人员对实验技术较陌生,本人充分利用个人优势,对实验室所有人员开展各类设备使用培训,并制定相关的技术操作规程26项;开展试验技术培训,包括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ELISA、血药浓度检测等。目前,实验室人员全面掌握了所有设备操作和相关试验技术。⑤组织科研项目申请和实施。在本人的牵头和指导下,大力开展科研项目申请工作,该年度实验室获得9项基金资助,研究经费超过600万元;并以实验室为依托,规划全院相关科研项目实施。
1.1.2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作为机构办公室主任,按照SFDA要求,本人负责组织框架的搭建、申请材料的编写、制定各种SOP和试验运行相关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定各类SOP和管理制度超过100项。2009年7月顺利通过SFDA组织的专家审核,并获得批件。负责组建与临床研究相适应,并符合SFDA要求的伦理委员会,本人负责委员会运行相关SOP和制度建设,并对日常运行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1.1.3临床一科(北京大学教学病房)副主任
为了推进医院人才工作,加强全院医护人员能力建设,以一科为试点,安排本人兼任副主任,主要负责该科的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此期间,本人联合临床一科和研究中心,创办了3S(Skill,Scientific,Supervisory)论坛,聘请了包括周东丰、张岱、陈楚侨等国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学,大力促进了参与人员医、教、研能力融合和发展,在全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本人的倡导下,以科主任为学科带头人,以2位病区主任为学术骨干,以主要医护人员为研究人员,确立科室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做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学科与人才梯队框架建设,确定工作方向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认知相关研究,并协助2名医生,分别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卫生局青年基金支持,有力推动了临床医生科研能力的发展。此外,负责指导安排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学生带教和教学查房工作,通过规范教案、教学互动等方式,大力促进了教学互长,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
1.2 2010~2012年4月的业绩介绍
此期间,本人任科研办公室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1.2.1科研办公室主任
本人2010年4月任科研办公室主任,充分利用本人在项目申请和管理方面优势,改变以往管理和工作模式,以学术指导和服务职能相结合,开展相关工作:①科研项目申请:多渠道申请各类基金项目,尤其关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首发基金等项目。通过积极沟通、全面合作、广泛申请、择优推荐方式,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我院获各类科研基金资助共1038.78万元和13万美元;2011年获1004.3万元(2005~2009年年均科研经费未超过200万)。使我院科研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较大飞跃;②项目实施。协调项目实施,所有项目的伦理审查,协助项目启动会的召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项目中期和总结报告的提交,结题后项目成果申请。目前,我院已经启动的在研项目54项;积极组织成果登记和申报,规范论文发表登记和汇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2项;③加强学科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医院重点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保证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并由本人牵头,联合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党办,制定相关评选、运行、管理办法,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院内重点科研项目相结合,在完善学科建设的同时,完善人才梯队建设。近2年来,由本人组织申报、答辩和指导申报并获得:201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病学)、十二五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神志病)、北京市中医康复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医学研究所、北京市高层次卫生人才2人(含本人)、4个北京市特色临床项目、3人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2人获得北京市“十百千”项目资助等,医院的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得到快速发展;④建立量化绩效考核机制,将科研、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和奖励体系。本人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6项,有力推进了医院整体水平的发展。
为了增加科研产出,本人倡导并组织筹建了SCI工作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数据利用与管理办法、SCI论文奖励办法等。并充分利用本人在学术界的外联优势,聘请国外学者,尤其是华人学者(宋采、罗星光、黄旭峰教授等)对SCI论文进行修改,大幅度提升了我院论文质量。2012年我院已接收SCI论文超过30篇。大大促进了我院学术水平的发展。
加强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和项目实施中的作用。按照医院各亚学科发展需要,调整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成员。聘请了6名外院知名专家,充分发挥2个委员会的职能,对医院所有项目、重点学科、优秀人才进行申请前、实施中、结题后评估;主持修订了医院独立伦理委员会工作程序、北京回龙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评表、药物临床实验医学伦理评审申请书、临床研究项目伦理评审申请书、新技术新业务伦理评审申请书等。
1.2.2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本人主要负责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洽谈、研究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机构运行过程中相关SOP和规章制度的修订等。3年来,机构开展项目19项,其中国际多中心项目5项,签订项目协议经费近1000万元。本人作为SFDA评审专家,6次参加SFDA组织的机构审核工作。目前我院正在筹备和开展机构复核相关准备工作,本人负责编写复核申请材料,修订机构运行的所有SOP和相关管理制度和前期项目自查。
1.3 2012年4月至今的业绩介绍
此期间,本人任院长助理,主管全院的科研、教学、外事工作;同时兼任科研办公室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1.3.1科研、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倡导和主持医院设备、资源和人才平台搭建。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精神疾病研究前沿,本人负责进一步完善研究设备平台的建设,以满足神经心理、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精神药理、神经生化、分子生物学研究需求;同时依托科研项目,整合全院资源,建立统一格式的资源平台,留存各类生物学样本,目前已经整理常见精神疾病和健康对照样本近20000例,并与临床信息进行了良好对接管理;成立了数据分析与管理中心,制定了资源共享与利用管理办法;依托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主持遴选了医院重点和扶持学科6个,并建立了以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加强医院人才平台搭建。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与人才储备。本人还负责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和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工作的联动,实行优势互补、平台共享模式,联合申请并获得资助基金超过200万元。
1.3.2教学工作
本人负责教学管理以来,从教学规范化和相关制度建设入手,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修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到医生的继续教育全面展开。负责制定研究生管理办法、24小时住院医师培训管理办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6项。规划全院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河北联合大学等精神医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的带教工作,规范带教医生的教学行为,并与导师申请挂钩,切实提高了我院的教学水平。通过评估,我院成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负责筹建青年医生能力促进联盟,制定了青年医生查房督导规划,以加快年轻医生的成长。将医务科、教学办、科研办纳入住院医师后2年的培训体系,促进青年医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1.3.3外事工作
负责医院与国外医疗机构、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医院聘请的外籍专家的管理,人员出国、国际会议、国际合作项目计划申报与组织,涉外患者诊疗程序的制定和管理等工作。本人主管外事工作以来,与国外高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签订了人员培训、科研合作协议;与耶鲁大学精神卫生系制定了固定常态化的研究合作和人员互访计划;与贝勒医学院开展了研究医生培训计划;继续推进中法友好合作医院关系。2012年负责协调办理4名医生(孙洪强、宋崇升、刘琳、修梅红)前往上述4所高校培训,对医院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个人学术业绩简述
与上级医生共同对森田疗法进行了系统改良,在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筛选,引进、汉化、计算机化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已在全国超过60家医院和科研机构推广、运用;引进、汉化重复性神经心理测验系统,已建立了中国正常人群标准值。
对迟发型运动障碍(TD)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新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探索。研究发现获国际精神分裂症研究协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官方新闻对本研究进行了专题采访和长篇报道,并根据本研究的系列结果,修正了以往关于TD的发病假说。获得中华精神科杂志“礼来优秀论文”一等奖。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大学211循证医学基金、北京市卫生局青年基金等的支持。
本人带领课题组,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及防治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发现,神经-免疫-内分泌-自由基代谢网络异常在精神分裂症疾病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近年来,本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各类科研项目11项,发表论文38篇,SCI收录14篇;获北京市“十百千”百层面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