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及脑地形图
脑电图(EEG)是通过脑电图仪将脑的自发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它安全、无创、易行,即可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又能反应脑的病理变化。脑电图对癫痫等发作性疾病具有诊断意义,对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脑炎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精神科可用于帮助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用药评估。脑电图改变早于CT和MRI,因此脑电图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但脑电图不能进行病因学诊断,脑电图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需要医生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它各种检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脑电图技术相结合,可将脑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以彩色图像的形式醒目、直观、定量地反应脑的功能状态,形成机能和形态相结合的脑电地形图(BEAM)。脑地形图是继CT和核磁共振(MRI)之后又一新的成像技术,是二十世纪80年代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检查新方法,可以说脑电地形图在一定意义上兼备了CT在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电图在诊断脑功能异常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同时BEAM敏感性高,对背景脑电异常的识别优于EEG,它比常规脑电图曲线带来更多的信息,对目测不易识别的脑电图的微细变化,脑地形图能分析出来,脑地形图对不对称异常方面更敏感,因此,脑地形图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但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脑电地形图(BEAM)不能独立进行检查和诊断,必须与脑电图(EEG)联合检查,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目前在我国脑地形图主要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痴呆以及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