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座机拨打)

01082951332(手机拨打)

党群工作
工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工会工作 >> 工会动态
我院李献云同志喜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
2016-03-01 来源:迁移
      在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同志喜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这是继院工会近5年先后推选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王昕(2010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甫德(2012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王翠玲(2012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王书芬(2015年)等之后的我院又一先进典型人物。李献云等我院女职工在医院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半边天、主力军的作用,她们肩负起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医技、后勤、管理等岗位中的重要职责,秉承“爱献严勤”医院精神,无怨无悔将青春、热情与汗水挥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恰值“三八” 节来临之际,院工会号召全院职工向先进人物学习,用更好的成绩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
   

医者大爱无边
                                                                        ——北京回龙观医院李献云同志主要事迹

        李献云是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从事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17年,她始终用心守护精神疾病患者,尽心抚慰心灵创伤,积极探索精神科医疗服务新模式,在重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作用努力奉献社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神卫生事业并出色地履行着作为一名医者的光荣使命。她曾高票当选北京回龙观医院“金牌教师”、优秀员工、十佳教师;获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七届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政协北京市委员会2013年度优秀提案奖、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和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颁发的2014年度“优秀应急志愿者”称号,她所在集体被北京回龙观医院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她是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用心守护心灵伤者不离不弃

        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和自杀倾向个体的歧视无处不在,而精神障碍患者和有自杀倾向的人自身的耻辱感也会阻碍其求医就诊的步伐。李献云发现,能够走进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往往病程长、病情复杂、长期就诊受挫的经历使得患者及家属均缺乏付诸努力改变境遇的动机。李献云精心研究,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转变既往的思维、行为模式,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信和学会看到希望所在。鉴于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容易反复发作,单一药物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局限性则不言而喻,治疗患者的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她有深厚的医学和心理学背景、掌握相应的专业治疗方法,更需要她用心守护这些心灵伤者,用医生睿智的双眼发现患者身上自我救赎的力量和自身资源所在,从而引导患者也能发现这些,通过学着试用新的方式去处理应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从而慢慢转变并不断培养壮大自我救赎的力量和自身资源所在,最终走出精神障碍和自杀倾向的怪圈,开创生活工作的新天地。无论是已然放弃学业的青少年、远离工作缩在家里的成年人,还是痛苦地死命撑着却总想逃离、频繁考虑自杀甚至自杀未遂的人,在李献云医生的精心守护不离不弃中,重试对生活的梦想并学着将梦想付诸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用科研成果推动事业发展甘于奉献


        李献云的专业为抑郁、自杀与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及认知行为治疗,曾主管多项大型国际国内合作课题,深入全国各地的农村社区与家庭、基层医院、城市社区与家庭以及大学开展研究工作。其带领的团队在自杀研究与干预、心理援助热线、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认知行为治疗领域已占据国内的首席位置。心理援助热线已成为国家卫计委的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的示范、督导单位和办公室所在地;将近二十年的工作积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大型自杀学研究、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心理援助热线干预、精神分裂症研究、网上心理评估与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的评估工具、数据库与录音、录像、文本资料库。
        李献云所著论文“北京50家综合医院非心理科病人重性抑郁发作者的特征”获得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5年学术会议大会交流优秀论文一等奖、“农村地区综合医院诊治的自杀未遂病人的特征”获得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学术论文奖(这是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类期刊中唯一的获奖文章)、“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获得2011年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李献云经常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八十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一撰写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著有《问题解决治疗热线干预培训教程》一书,撰写十余部中英文书籍章节;领导团队翻译校对了澳大利亚的网上认知行为MoodGYM软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自杀预防:全球要务》一书。
        李献云常年带领团队面向全国的专业人员举办自杀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热线、认知行为治疗、问题解决治疗等培训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为全国培养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领域急需的相关人才;举办自杀学和心理援助热线研讨会,推动全国的自杀研究与干预、心理援助热线工作的发展。

发挥专长回报社会默默奉献

        李献云积极与媒体合作宣传心理健康与自杀预防科普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在报纸杂志发表科普文章二十余篇;应邀赴全国各地的大学、医院、机关单位和社区举办心理健康及自杀预防科普知识与技能讲座,深受欢迎;与新媒体和香港大学合作,加强网络在自杀预防与干预方面的作用,在有人在百度上搜索“自杀”及相关词语时,推出可供选择的热线干预电话号码、相应服务机构的信息,引导其看到希望;与政府的新媒体监管部门合作,促使网络监管部门常规监测网上直播自杀相关信息,一旦发现则及时封闭网上直播自杀相关信息,以减少模仿自杀的发生;努力推动政府发改委改变不利于自杀患者就诊的医疗保险政策和公费医疗政策。

急难险重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李献云曾作为国家级专家承担灾后和重大事件后的心理干预工作,比如汶川地震、深圳富士康模仿自杀事件、我国海地维和士兵地震遇难者家属的心理支持、社区现场自杀干预、单位自杀事件后干预、广西贵港平南9.21砍伤小学生事件、马来西亚航班MH370事件后乘客家属以及苏州昆山工厂爆燃事件。在这些工作中,她创造性地、因地制宜提供心理干预服务,比如在昆山爆燃事件伤员的心理干预工作中,由于伤情严重交流困难以及因医学抢救工作的需要与亲友处于隔离状态,创造性地引导家属制作音频、视频信息播放给伤员鼓励其树立战胜伤情的信心,同时向其传递亲人的关心与支持以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心理康复;在心理救援的同时,根据需要为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急救与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等。
        李献云同志作为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务委员及其自杀干预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家核心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在从事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领域的17年中,实现了自我素质的提升,更带动了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团队的不断进步,她用坚守、热情、奉献、专业践行了一名医者的神圣职责。

 

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  邮编:100096

电话总机:(010)83024000 传真:(010)62716285

邮箱:admin@bhlgh.com

北京回龙观医院版权所有(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京ICP备12029318号  京卫计网审(2015)04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3090号  技术支持:博智通科技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请提意见

分享